永利官网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的戏剧影视前沿问题研讨会”在我系举行

发布时间 : 2014年10月20日 00:00     点击量:

    本网讯(通讯员:王超、赵佳星)2014年10月18日,“全球本土化视野下的戏剧影视前沿问题研讨会——武汉大学戏剧影视文学博士与青年学者论坛”在我系报告厅成功举行。

    参与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数十位戏剧影视学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学者。在我系诸位教授、博导和副教授的主持下,论坛紧扣“全球本土化”主题,围绕“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资源与当代戏剧影视理论创新”、“戏剧影视创作与现代核心价值观建构”、“戏剧影视经典作品重新解读”、“现代戏剧影视诗学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论坛邀请了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博导郑传寅教授、黄献文教授做点评专家。

    上午9点,会议正式开幕,艺术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汪余礼首先转达了刘丹丽主任对参会嘉宾的欢迎与谢忱,以及对我系研究生与青年教师的殷殷期望。随后,艺术学系党总支副书记李海波代表艺术学系致开幕词。李海波书记首先对来自各高校的博士生和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者介绍了艺术学系的发展状况,希望各校与会学者以文会友、增进友谊。郑传寅教授在致辞中赞扬了与会学者的青春朝气,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论文的质量,并结合实例,就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做了生动的阐释。

    本次会议持续近8个小时,分为四场,共有20多位发言者各抒己见。其中,北京大学李宁博士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乡愁和国族认同的角度剖析了热播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艺术研究院刘子杨博士以电脑游戏为对象,从电脑游戏的内容题材、文化传播等多方面深入探讨全球化潮流下的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新动向。北京大学李九如博士后以1930年代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来华拍摄电影《大地》事件为对象,解析了官方机构和公众对好莱坞中国想象所做的能动的“反想象”,这一事件为1930年代“全球本土化”的一个重要案例。上海大学王跃博士、武汉大学段善策博士分别以新世纪台湾纪录电影、70年代香港都市爱情喜剧电影为例,提出了对“全球本土化”的理解与阐释。黄献文教授对博士们的发言做了精细而富有诗意的点评,并勉励研究生们学习外校博士开阔的学术眼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严谨的论述结构。

    除了有一批博士生发言,还有十位青年学者做了学术报告。汪余礼副教授在简要分析了“全球本土化”趋势对易卜生研究的影响之后,就当今易卜生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复象诗学”,并阐发了“学术研究重在投入一项精神事业”的基本理念。薛峰副教授以“包笑天与中国通俗电影之勃兴”为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史论结合,见解新颖。北京大学博士后胡鹏林老师对近十年来青春版《牡丹亭》的传播史进行了精当的评述,指出“戏曲现代化是一个伪命题”,传承昆曲艺术关键在于回归古典、复原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杜雪琴老师探讨了易卜生后期戏剧地理空间的建构,并由此阐析了易卜生“积极的生活哲学”。杨红菊副教授着重论述了近年来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崛起的表现、原因与存在的问题,观察敏锐,引人思考。王杰泓副教授着重探析了当下影视文化中的“高票房烂片”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跟现代大众的“审丑/媚俗/逐奇”心理有关。邓黛老师在分享了自己在潜江欣赏两部曹禺戏剧的经验之后,简要谈了对曹禺前期戏剧主题之变迁的个人见解,暗中契合了“全球本土化”的会议主题。简敏老师着重解读了《金陵十三钗》和《归来》这两部电影,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历史符号化与人性之光。郑传寅教授对青年学者的报告做了非常精到的点评,既肯定其创新之处、可取之点,也指出了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次论坛虽安排紧凑,但发言精彩,处处闪烁着青年才俊们的睿智与才华;参会老师、同学的讨论也是十分踊跃,形成了一次次积极热烈的学术碰撞,每一场分论题的发言与讨论都显得意犹未尽。

    最后,汪余礼副教授做了闭幕致辞。他总结了本次论坛探讨的前沿问题,指出全球本土化、重建中国文论、文艺经典化问题、核心价值与国族认同问题、艺术接受中的悖反问题等五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总之,通过挖掘富有前瞻性和国际性的议题,在不同学术背景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本次研讨会拓宽了参会者的学术视野,激活了大家的学术思维,尤其对我系研究生确立正确的学术理念、关注前沿的学术问题有重要启发意义。



上一条:纪念梅兰芳大师专场演出华彩绽放

下一条:2014“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钢琴比赛武汉大学赛区初赛在我系举行